春联的故事

分类:散文
2023-12-13 10:35 阅读(?)评论(0)

春联的故事

 

这天,我们全家人正在北京的西山滑雪场上滑雪。我的手机响了起来,对方自称是油城大庆某银行的经理,正当我感诧异。电话里的声音却热情地嚷着:您是我们老客户,我们银行正免费发放“福”字和春联,您可以到我们银行领取。

尽管我身在北京,没有办法前去领取,但我还是由衷地了感谢这位年青人,他的殷勤好客让我想起了童年的趣事

世纪七十年代,国人物质生活极度乏。百货公司卖的春联,老百姓享受。许多上班族都是拿着单位工会分的红纸,拆成竖条条,求邻居赵叔写成春联。

赵叔是我们老家这一亩三分地闻名遐迩的“书法家”,隶行篆草样样精通只是他令人叹服书法功夫没有让他成为“人上人”,而是神差鬼使地让他成了“右派”。

赵叔写字场面很大。每到腊月时节,赵叔就像别人家婚丧嫁娶一样把自己“台子”搭了起来。他把压箱底的五六支大大小小狼毫笔都找了出来,擦试一新,用清水泡笔,将硬如铁块笔尖一点点化开。拿出那个大大的砚台,再倒上少许的墨汁和水,让他在知青点插队的大儿子去研墨。自己再用大罐头瓶盛满了水,准备写完字后用来涮笔。他潇洒地大笔一挥,先写了幅对联,贴到自家门前。这其中潜台词一是炫耀,二是做个广告。

众人见了,便分分拿出红纸,有些住在农村亲朋甚至托赶集的乡亲来求赵叔。赵叔人很豪爽,来者不拒。于是,春节前这段时间,赵叔家里如赶集一样热闹,坑上、柜上、饭桌上、茶几上……都放着墨迹未干的大小春联。

赵叔的春联楷书最多,繁体字也多,第一次看时,竟然有种“震撼”的感觉,简直比我们语文课本上字还漂亮;看得多了,心情渐渐地平和了些许,但还是对他的字竖起大拇指。

家乡人是纯朴憨厚的,不会让赵叔白搭功夫的。不少人都是带着礼物前来:有人送鸡蛋,有人送酸菜,有人送豆角丝,有人送白酒……有时,赵叔喝着别人送来“小烧”,吃着别人包的冻饺子,眼睛红红的,正所谓“饺子就酒,愈喝愈有”,赵叔一家人的幸福生活似乎进入了“共产主义”,让我们这些孩子们羡慕无比。

每当这时,赵叔两眼放光,得意洋洋夸耀起了当年他如何“过五关斩六将”,他说他在我们这个小地方委屈不少。当年在省城哈尔滨,给人写春联别人都是钱的,他每年过春节靠写对联就可以挣到二十几元,一家买年货是富富有余的……

妻子张婶不满意斜视了他,揭了他的老底。张婶说,他挣钱不是年年,而且最多那一年也没到二十,满打满算只有十五块二角。赵叔依然很得意,反问道:“你说,够不够二十斤猪肉的钱吧?”我的脑子飞快,猪肉当时是八角二分一斤,二十斤应该十六块四……可是张婶似乎并没计较这些,只是轻声地叹了口气“这好日子是没有了!”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时光的变迁让我脑海不停里浮现出童年春节的场景:拜年、放鞭炮、串门、玩冰灯、打冰嘎、雪爬犁……这些春节故事经时间酝酿发酵,意味是那么隽永。

我想把它深藏在记忆深处,却不想从时空隧道中走回过去。我记得我博客主题中有句名言:童年的时光已经走远,谁还会留在原地呢?

  最后修改于 2023-12-13 10:39    阅读(?)评论(0)
上一篇: 抽油机 下一篇:童年的春节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