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在乔治城,遇见中国

2016-09-28 14:19 阅读(?)评论(0)



乔治城是槟城的中心,老槟城的所在地,这是一片以华人为主体的城中之城。

在乔治城里,华语基本可以做到畅通无阻;报摊上销量最大的报纸是当地的中文报纸《光华日报》;鳞次栉比的商铺门楣上悬挂着简体的、繁体的中文,甚至连街头路标都有汉字;还有我们都熟悉的观音庙、天后宫、土地庙、鲁班庙等等,以及各式各样的宗祠、各个地域的同乡会馆,遍布乔治城的大街小巷。

作为东南亚最大的华人聚居地,这儿也是座处处布满了华人奋斗史故事的城市,并见证过一些重要历史事件的发生。孙中山曾和黄兴等人在这儿决议和策划了广州起义;康有为在这儿的极乐寺内留下了“勿忘故国”四个大字;龙山堂讲述了当地首富邱家的打拼史;还有清政府驻槟榔屿的领事张弼士的故居“蓝屋”,是整个东南亚现存最大的清代中国园林式豪宅.....

其实早在唐代,这儿就有中国商人和僧侣侨居,但大批的下南洋移民则发生在19世纪以后。那时英国已在马来半岛建立起了殖民统治,橡胶的种植与锡矿的开采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这也正是当时华人和印度人大批涌入的原因。这批早年下南洋的华人们在当地扎下根后,真真的做到了“勿忘故国”不忘本,他们对自己的下一代言传身教,使得华人的传统文化在此地得以很好的传承。

在一个文化如此多元化的异国他乡,能把华人的传统保留得如此完好,这本身就是一种奇迹。



我们在老城内入住的客栈 D’NICE
取了个中国风味很足的名字“平安”,内部也是典雅的中式风格


随处可见的宗祠建筑
从庭院布局,到屋顶上的泥塑、墙上的彩绘、堂前的石雕...
无不展现来自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精髓


当年,最早到槟城定居的华人五大姓氏分别是:邱、杨、谢、林、陈
滕王阁序中说:“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
这幢大宅就是槟城谢氏的祖屋


偶遇一特有意思的宗祠,上书“刘关张赵古城会”
这几个姓氏在槟城碰面了,也算是三国兄弟重逢了


   
    华人社区的中元普度大会,各式各样的祭品摆满了供桌。
    中元节,也称“盂兰节”,马来西亚的华人又把中元普度称做“庆赞中元盂兰胜会”。槟城的中元普度是整个马来西亚中元节中最热闹、最典型的。
    普度分为公普和私普。私普通常都在华人各自的家庭里举行,而公普则是以华人街区为单位,祭拜对象以“大士爷”为主。大士爷通常都以瞠目獠牙、口吐火焰的形象出现,头顶上还立有一小尊观音本相。根据《法华经》中观音为了普度众生而化身千百亿的说法,观音即现鬼王身在人间维持秩序,以教化恶鬼,也度化众生。


中元普度,每个华人会馆每个华人家庭都忙碌了起来
各种祭祀活动不断




    中元节期间,除了宗祠、寺庙,还有类似这样临时搭起的可移动的普度台随处可见。
    此外,槟城的普度戏在中元普度期间(从农历七月初一至三十)是天天有的,其上演延续时间之长,场次之多、规模之大,就连在中国大陆都没有哪个地方能与之相比。尤其是在中国大陆传统戏曲的一片衰落声中,槟城的这些华语戏曲剧种还在顽强地生长着,而且还保留得更为完好,更为纯粹。


    
    在槟城,中元普度上演的最多的就是广府戏和福建戏,其中又以潮剧最为吃香。
    这边是马路旁的一个临时戏台,正上演来自潮州木偶剧团的曲目。


广州府会馆,又称“五福书院”,建于1857年
是华人们公认的大马华文教育的发源地


福州会馆,满满的亲切感,可惜建筑没啥特色呀~~


潮州会馆
    潮州会馆,别名“韩江家庙”。
    只因韩江是广东的第二大河,是潮汕地区的生命之水。
    潮州会馆始创于咸丰5年,2006年获得联合国教科文亚太文化遗产保护奖。








姓氏桥

姓氏桥是乔治城重要的文化古迹之一,位于乔治城东部的海边。它指的不是一座单独的桥,而是很多座桥的总称,这些桥一座挨着一座,连同桥两侧的木屋,在这儿构成了一片巨大的水上村落。

如果说“大伯公街”和“打石街”一带是当地华人移民的富人区,那么姓氏桥一带应该算是当地华人的贫民区了。

    早年,下南洋的华人们大多都聚居在这片水上村落,从事着打鱼、海上运输及贸易的工作,不同姓氏的人们聚集在一起,便形成了不同的姓氏桥。由于年代久远,不少座姓氏桥已被拆除,目前保存下来的有“姓李桥”、“姓陈桥”、“姓周桥”、“姓杨桥”、“姓林桥”和“杂姓桥”,其中保存最为完好也最有名的就是“姓周桥”,那儿也是马来西亚电影《初恋红豆冰》的取景地之一。

   


从右到左,第一座就是“姓李桥”


每座姓氏桥前都建有寺庙,且各具特色




这些桥的建筑都是先在近海中立桩,初时为木头,后来用的是水泥桩
桩上再铺设木板,再在木板上架梁盖屋
这里的每一根桩,每一条绳索,都是历史的见证


美好的愿景,书写着几代人的漂泊与奋斗




正值中元节,家家户户都在做普度


“姓陈桥”





“姓周桥”前的寺庙,香火鼎盛




“姓周桥”也是游客最多的地方
从前,华人下南洋到槟城谋生定居的时候,都是一大班相亲居住在同一间屋子里
后来,随着当地华人生活的改善,不少人已搬离姓氏桥
目前,姓氏桥已成为了当地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随着旅游发展的需求,有些水上棚屋经过改造已变成了家庭旅馆
让游人能更深入地体验水上人家的生活方式




张弼士故居---蓝屋

张弼士故居(蓝屋 Blue Mansion)是乔治城内一处十分著名的景点。也许许多人不知道张弼士是何许人也,但只要提到“张裕葡萄酒”,绝大多数的中国人还是知道的,而这张裕葡萄酒正是张弼士于1892年创办的。

出生于广东大浦县的张弼士,16岁只身远赴南洋谋生。他从雅加达的一家米店的勤杂工干起,经过艰苦打拼,先后在印尼、苏门答腊、爪哇创办了垦殖公司,在槟城、雅加达、亚奇开办了远洋轮船公司,又在新加坡、雅加达、香港和广州开设了药行,号称“南洋首富”。之后,他又亦商亦官地走上了仕途,先后担任清政府驻槟榔屿领事、新加坡领事等职。

张弼士购置的豪宅不计其数,但保留得最完整的便是槟城的“蓝屋”。张弼士一生共娶了七个老婆,第七个老婆是他在72岁那年迎娶的,并在两年后剩下了他最宠爱的第八个儿子。居住在“蓝屋”里并掌权的就是他的七老婆。

1991年,蓝屋被槟城当地的四位富商合资买下,并进行了全面的翻修。如今,这座气派不凡的百年老屋,部分区域作为展览馆对游客开放,还有部分区域被改造成了高端精品酒店,那可是许多人都梦寐以求想去住一晚的地方,但是不太容易订到哦。

 

“蓝屋”建筑的整个外墙被漆成了夸张的蓝色
这是一种从木蓝花中提炼的蓝色素,据说是不会褪色的



西洋铁艺窗
蓝屋动工于1897年,用了整整七年才完工
是东南亚现存的最大的清代园林式豪宅
其总体布局虽是中式的四合院,但内部陈设却大量采用了中西合璧的手法


蓝屋内所铺设的地砖都来自于英国
还有天井中那八根罗马铁柱,以及铁艺的栏杆、窗户,都是在英国定制的




蓝屋内的部分区域已被改造成精品酒店
非住客不得入内参观


漆金红木大床彰显着过往的辉煌
19世纪富足的南洋风情弥漫









  最后修改于 2016-09-28 14:51    阅读(?)评论(0)
该日志已被搜狐亲子博客群录用:http://blog.sohu.com/baby/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