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尿崩症

2015-01-14 23:47 阅读(?)评论(0)

尿崩症(diabetesinsipidus,DI)是一种以患儿完全或部分丧失尿浓缩功能的临床综合征。造成尿崩症的病因很多,根据不同病因可将尿崩症分为三种类型:①中枢性尿崩症(centraldiabetesinsipidus,CDI),②肾性尿崩症(nephrogenicdiabetesinsipidus,NDI)和③精神性烦渴症(psychogenicpolydipsia,PP),其中以中枢性尿崩症较多见。中枢性尿崩症是由于垂体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hormone,ADH)即精氨酸加压素(argininevasopressin,AVP)分泌不足或缺乏所引起。临床主要特征为烦渴、多饮、多尿和排出低比重尿。 
  【发病机制】 
人体ADH为9肽氨基酸,因第8位氨基酸残基为精氨酸,故命名为精氨酸加压素(AVP)。主要由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的细胞合成,并与后叶激素运载蛋白结合,以神经分泌颗粒的形式,沿神经轴突下移,储存至垂体后叶的特殊神经细胞和轴突中。AVP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增加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促进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保留水分,使血浆渗透压相对稳定而维持于正常范围。AVP的分泌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血容量。位于下丘脑视上核和渴觉中枢附近的渗透压感受器同时控制着AVP的分泌和饮水行为。 
中枢性尿崩症(CDI)的发生系由于下丘脑垂体后叶合成AVP的神经元缺陷,造成AVP合成分泌不足或缺乏,血浆AVP水平降低,导致尿渗透压降低、尿量增加。当合成AVP神经元部分受损或仍有10%~20%分泌功能时,患儿可表现为部分性尿崩症。 
CDI的病因大致可分为获得性、遗传性或特发性三种。 
(1)获得性:通常是由不同类型的损伤或疾病而造成:如①肿瘤:由颅内肿瘤引起的患儿至少占30%,如颅咽管瘤、垂体瘤、松果体瘤、神经胶质细胞瘤及黄色瘤等,其中颅咽管瘤、垂体瘤、松果体瘤最为多见(占70%);②损伤:新生儿期的低氧血症、缺血缺氧性脑病均可在儿童期发生DI。又如颅脑外伤、手术损伤及产伤等;③感染:少数患儿可由脑炎、脑膜炎、寄生虫病等;④其他:全身性疾病(白血病、结核病、组织细胞增生症等)、先天性脑畸形、药物等。 
(2)遗传性:呈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其分子病理基础是垂体加压素基因(AVP-NPⅡ)突变。人AVP-NPⅡ基因定位于20p13,与泌乳素的编码基因(OT-NPⅠ)毗邻,基因全长2.6kb,包含3个外显子,由基因转录翻译编码形成AVP。近年研究发现,本类型CDI与编码该激素多肽的AVP-NPⅡ基因突变有关,大多为基因点突变,且突变类型及位点具有一定的异质性,其主要突变效应为编码蛋白表达不足及突变蛋白的功能障碍。 
(3)特发性:是儿童最常见的原发性尿崩症,即缺乏任何原因的选择性ADH缺乏。在某些病例可能与中枢大细胞神经元的退行性变有关。大多为散发,发病较晚,无家族史,无AVP-NPⅡ基因突变。亦可能是某些疾病过程的一种临床分离表现。 
  【临床表现】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孩多于女孩。多数发病急骤。以烦渴、多饮和多尿为主要症状,并表现为较固定的低比重尿。临床症状轻重不一,这不仅取决于患儿体内AVP完全或部分缺乏的程度不同,而且还与渴觉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是否受损及饮食内容相关。一般重症CDI患儿每日饮水量可达300~400ml/kg,其尿量与饮水量基本相称。夜尿增多可出现遗尿。婴幼儿患者烦渴时哭闹不安,但饮水后即可安静。由于喂水不足可发生便秘、体重下降和高钠血症,低热、脱水甚至惊厥和昏迷。儿童期患者因多饮、多尿可影响学习和睡眠,出现少汗、皮肤干燥、苍白、精神不振、食欲低下、体重不增和生长缓慢等症状。若能充分饮水,一般情况可正常,无明显临床体征。 
  【辅助检查】 
1.尿液检查每日尿量可达4~10升,或大于3000ml/m2/日。尿色清淡无气味、尿比重低,一般为1.001~1.005(约50~200mmol/L),而尿蛋白、尿糖及有形成分均为阴性。 
2.血生化检查血电解质均正常。血尿素氮、肌酐正常。血浆渗透压多正常或偏高。在无条件检测渗透压时可测定血清电解质、血糖和尿素氮含量进行公式推算:渗透压(mmol/L)=2×(血钠+血钾)+血糖+血尿素氮。 
3.禁水试验旨在观察患儿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时的尿浓缩能力,以鉴别原发性烦渴症。最简单的提高体液渗透压的方法即是限制饮水。患儿自试验前一天晚上7~8时起开始禁食,直至试验结束;试验当日晨8时开始禁水,先排空膀胱,测体重,采血检测血清钠和血浆渗透压;然后每小时排尿一次,测尿量、尿渗透压(或比重)和体重,直至相邻两次尿渗透压之差连续两次<30mmol/L,或体重下降达5%,或尿渗透压≥800mmol/L,即再次采血,测血浆渗透压和血钠浓度。大多数患儿可在6小时内完成此试验。结果判断为:正常小儿禁饮后无脱水症状,每小时尿量逐渐减少,尿比重渐升,尿渗透压可增高达800mmol/L以上,血钠和渗透压均保持正常;DI患儿每小时排尿量无明显减少,并持续排出低渗尿(尿比重<1.010),尿渗透压变化不大,而血清钠和血浆渗透压分别上升超过145mmol/L和295mmol/L,体重下降3%~5%。本试验过程中必须严加观察,防止高钠血症,当体重下降达5%时必须终止。 
4.加压素试验一般在禁水试验第二次采血后即可紧接进行加压素试验。皮下注射垂体后叶素5U(或精氨酸加压素0.1U/kg),此后两小时内多次留尿检测渗透压。如尿渗透压上升峰值超过给药前的50%,则被认为是完全性CDI;在9%~50%之间者为部分性CDI;肾性尿崩症患儿尿渗透压上升不超过9%。 
5.血浆AVP定量本病患者血AVP浓度降低(正常值约为10μU/ml),但由于检测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不高,故分析结果须动态观察。直接检测血浆AVP浓度为DI的鉴别诊断提供了新途径:中枢性DI患者血浆AVP低于正常;而肾性DI者血浆AVP浓度升高,但尿液仍不能浓缩而持续排出低渗尿;精神性烦躁渴症AVP分泌功能正常,但对病程久、病情重者可由于长期低渗状态而使AVP分泌障碍。 
6.影像学检查选择性进行头颅X线平片、CT或MRI检查,以明确病因,指导治疗。儿童颅内肿瘤常以尿崩症形式起病,故有必要对患儿进行长期随访。 
  【诊断和鉴别诊断】 
中枢性尿崩症的诊断可依据临床烦渴、多饮和多尿,以及血、尿渗透压测定、禁水和加压素试验及血浆AVP定量来进行。临床须与其他具有多尿症状的疾病相鉴别。 
1.高渗性利尿如糖尿病、肾小管酸中毒等,根据尿比重、尿渗透压、尿pH及其他临床表现即可鉴别。 
2.高钙血症见于维生素D中毒、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等。 
3.低钾血症见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慢性腹泻,Bartter综合征等。 
4.继发性肾性多尿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等病导致慢性肾功能减退时。 
5.原发性肾性尿崩症为X连锁隐性(占90%)及常染色体隐性(10%)遗传病。是由于相关基因(AVPR2和APQ2)突变使肾小管上皮细胞受体对AVP的作用不敏感所致。发病年龄和症状轻重差异较大:重者出生不久即出现症状,可有多尿、脱水、体重不增、生长障碍、发热、外周循环衰竭甚至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轻者发病较晚,当患儿禁饮时可出现高热、末梢循环衰竭、体重迅速下降等症状,禁水、加压素试验均不能提高尿渗透压。 
6.精神性烦渴症又称精神性多饮。儿童期较少见,常有精神因素存在。多为渐进起病,多饮多尿症状逐渐加重,但夜间饮水较少,且有时症状出现缓解。患儿血清钠和渗透压均处于正常低限,由于患儿分泌AVP能力正常,因此,禁水试验较加压素试验更能使其尿渗透压增高。 
  【治疗】 
1.病因治疗对有原发病灶的患儿必须针对病因治疗,如因颅内肿瘤所致CDI可手术切除治疗。特发性中枢性尿崩症者应观察有无其他垂体激素缺乏。对渴感正常的患儿应充分饮水,但如有脱水、高钠血症发生时应缓慢给水,以免造成脑水肿。 
2.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有激素和非激素两类。 
(1)鞣酸加压素:即长效尿崩停,为混悬液制剂,浓度每ml含5U,用前须稍加温,并摇匀后再行深部肌肉注射,开始剂量为0.1~0.2ml,作用时间可维持3~7天,一般须待患儿多尿症状复现时才行第二次给药。用药期间应注意患儿的饮水量,以防止发生水中毒。 
(2)1-脱氨-8-D精氨酸加压素(DDAVP):为人工合成的AVP类似物。其收缩血管作用弱,作用时间约为8~24小时。鼻喷剂:浓度为100μg/ml,剂量为5~15μg/日,每日1~2次鼻腔滴入,症状复现时再行给药,可逐渐加量,直至疗效满意后作为维持量用药;口服片剂(弥凝):每次100μg,每日2次,但须注意药物敏感度的个体化差异。DDAVP的副作用较小,偶有头痛或腹部不适。 
(3)其他药物:对部分性AVP缺乏患儿尚可选用以下药物:①氯磺丙脲(chlorpropamide):可增强肾脏髓质腺苷酸环化酶对AVP的反应。每日150mg/m2,一次口服,它有促进胰岛素分泌的作用,但很少发生低血糖;②氯贝丁酯(clofibrate,安妥明):具有增加AVP分泌或加强AVP功能的作用。每日15~25mg/kg,分次口服,副作用有食欲不振及肝功能损害等;③噻嗪类利尿剂:一般用双氢克尿噻,每日3~4mg/kg,分三次口服;④卡马西平:能促进AVP分泌作用,加强抗利尿作用。每日10~15mg/kg,副作用为胃肠道反应和肝功能损害。 

 

小儿神经内分泌专科相关日志:

2015-01-13 |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2015-01-13 | 儿童过敏性紫癜
2015-01-11 | 儿童支气管哮喘
2015-01-11 | 儿童少年行为和情绪障碍: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2014-02-21 | 孩子常常挤眉弄眼或是病态
2010-04-16 | 教你认识疾病——肝豆状核变性
2010-04-16 | 导致神经系统伤残的遗传性代谢缺陷病:糖代谢障碍:半乳糖血症
2010-04-16 | 多发性硬化的临床表现
2010-04-14 | 大家认识家族性痉挛性截瘫吗?
2010-03-16 | 酒精对神经系统的损害
2015-01-11 | 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syndrome,GBS)
2014-12-25 | 物理与康复治疗技术之三Vojta疗法(诱导疗法)
2014-09-17 | 卫生部《儿童孤独症诊疗康复指南》
2010-06-10 | 儿童癫痫病家长应注意的一些癫痫护理常识
2010-03-13 | 脑性瘫痪综合征的详细分析

  最后修改于 2015-01-15 05:40    阅读(?)评论(0)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