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2.开启伊朗之门的钥匙

分类:【judy @ 伊 朗】 | 标签: 伊朗   德黑兰  
2016-04-01 10:41 阅读(?)评论(0)


       伊朗首都德黑兰,西亚地区最大的城市。相比伊朗的许多地方来说,德黑兰并不是个理想的旅游胜地,密集的人口、拥堵的交通,且并没有多少值得一看的古迹,年头最老的戈勒斯坦皇宫距今不过二百多年的历史。
      但是,作为一个古老国家的首都,德黑兰拥有许多的博物馆,如珠宝博物馆、地毯博物馆、玻璃和陶瓷博物馆、国家博物馆等等,内有相当多极具价值的世界级珍宝。如果在德黑兰逗留的时间并不宽裕,也建议一定要去伊朗国家博物馆和霍梅尼陵墓看看,这是让你更好地了解伊朗曾经辉煌的历史及现状的窗口,是把开启伊朗之门的钥匙

【伊朗国家博物馆】

      伊朗国家博物馆又名伊朗考古博物馆,坐落于德黑兰的霍梅尼大街上作为世界六大著名历史博物馆之一,主要收藏考古和历史类展品,展品多达30万件,其中包含有史前时期埃兰时期、波斯帝国时期、伊斯兰哈里发时期伊斯兰后期文物等等,是伊朗古老文明的历史缩影,它对人们了解伊朗曾经拥有的辉煌历史和各个朝代的兴衰起着重要的作用。

      博物馆展厅共分两层:第一层为史前时期阿契美尼德时期和萨珊时期的出土物品;第二层是伊斯兰时期的展品。

  至于我们常常提到的“波斯帝国”,其实指的就是阿契美尼德王朝(居鲁士大帝、大流士)统治的时期,这是第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陆的超级大帝国,也被称为“波斯第一帝国”。后来的萨珊王朝统治时期被称为“波斯第二帝国”。

  由于波斯人在伊朗地区统治的时间最长,拥有的疆域也最庞大,所以人们常认为伊朗高原最古老的文明就是“波斯文明”,其实不然,埃兰文明才是这一地区文明的起点。

  埃兰文明(Elam)虽然最早产生在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的边缘地带,但埃兰文化在和两河流域文化发生密切联系的同时,也迅速在伊朗高原传播。继埃兰之后统治伊朗高原的是米地亚人(Medes),但米地亚王国在伊朗高原统治的时间并不太长(公元前625---公元前550年),很快被波斯人夺取了政权,建立起了波斯帝国。


PS关于伊朗的历史沿革

    埃兰地亚时期(公元前2700年----公元前550年) 伊朗高原最早的文明

 阿契美尼德王朝(公元前550----公元前334年)  波斯第一帝国

    希腊化时期(公元前330年----公元前140年)

    阿萨息斯王朝(公元前247年----226年)

 萨珊王朝(224----651年)    被称为“波斯第二帝国”

 伊斯兰哈里发时期(632年-1258年)

 伊儿汗国的统治(1220年-1357年)

 萨法维帝国(1501年-1736年)

 巴列维王朝(1925年-1979年

 伊斯兰共和国时期1979年之后)


 伊朗国家考古博物馆
入口处的设计采用了萨珊王朝时期的建筑风格


       在波斯波利斯(Persepolis)出土的牛首柱头。
      波斯波利斯是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的一座行宫,位于设拉子以北60公里处。这个牛首柱头是当时王宫大型石柱上的柱头,像这样的大型石柱大概有36根,如今也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里。


阿契美尼德王朝时期,居鲁士大帝像


取材于动植物形象的装饰纹样


      楔形文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这是一种使用芦苇杆或木棒在泥板上压印的一种书写方式,因此文字大多呈现出三角形的线条,形同楔形,故称“楔形文字”。


阿契美尼德王朝,天青石人物雕像


洛雷斯坦青铜器中最具代表性的题材---马


洛雷斯坦青铜器


大流士雕像


阿契美尼德王朝时期的统治范围





大流士一世接受使臣朝拜的浮雕


      大流士一世,波斯帝国的第三代君王,在位期间打了无数次大战役,铲除了几大割据势力的首领,使波斯帝国重归一统并向外不断扩张,大流士在位期间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鼎盛时期。
      他自称为“王中之王、诸国之王、万邦之王”,后人尊称他为“铁血大帝”。


      汉谟拉比法典1:1复制品,真品珍藏于法国卢浮宫。
     1901年底,一位法国考古学家在位于伊朗西南部的埃兰王朝的古都城苏撒(Susa)遗址内发现了这块巨大的石碑。这块石碑是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一部著名法典,也是迄今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完整保存下来的成文法典。石碑上端刻有汉谟拉比国王站在太阳神沙玛什面前接受象征权利的权杖的浮雕,以象征君权神授;下端用楔形文字刻着密密麻麻的法规,共计200多条,包括有财产分配、结婚离婚、邻里关系以及有关人们日常生活的各项法规。
     但是,古巴比伦王国所在的位置大体相当于今天的伊拉克,这块石碑又怎么会出现在伊朗高原的苏撒古城呢?原来,大约在公元前1163年,埃兰人曾经攻占了巴比伦,并把这块刻着法典的石碑作为战利品搬回了苏撒



埃兰王朝的古都城苏撒(Susa)遗址复原图






伊朗彩陶艺术
以动物造型的器皿居多,形象夸张,造型饱满










伊朗锡亚尔克(伊朗东南部)彩陶残片


伊朗锡亚尔克彩陶残片---山羊纹彩陶








苏撒出土的彩陶
碗中央细密的带折钩的线条犹如长颈鸟







【从“白色革命”到“伊斯兰革命”】
       也许很多人都曾听说过伊朗的“伊斯兰革命”,就是从那场革命开始,女人们被要求将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并绑上头巾,全国实行禁酒令,宗教警察的监督无处不在.....电影《我在伊朗长大》讲述的就是在那个时期一个具有西方自由解放思想的小女孩压抑的成长经历。而外界社会对伊朗“宗教狂热、恐怖主义”的印象也正是从那个时期开始的。
    至于为什么会爆发这场“伊斯兰革命”,就不得不提起在它之前发生的一场“白色革命”。
    白色革命,是巴列维国王在位期间,在西方势力支持下自上而下发起的一场伊朗版的“全盘西化”运动,从土地改革到工业到军事甚至于从从生活习俗上全部仿效西方。“白色革命”确实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效,使当时的伊朗成为全球第九大经济体,国力迅速增强,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在经济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伊朗国内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经济发展急于求成,官员贪污腐败严重、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等。伊朗的财富迅速集中到国内少数权贵手中,以国王为首的这些权贵们过着糜烂的生活,他们“从荷兰买花,法国买矿泉水,以牛奶沐浴,甚至国王本人的午餐皆用飞机从巴黎空运”。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巴列维国王还建立了秘密警察组织“萨瓦克”,专门进行镇压工作打压不同的声音。“萨瓦克”在全国各地遍设监狱,对政见人士以各种酷刑进行拷打,并进行暗杀与绑架活动。
    他的西化运动使得各地城市街头涌现出大量的电影院、酒吧、赌场、豪华酒店和日益泛滥的色情业,这些行为终于激怒了守旧的什叶派民众,他们于1979年推翻了这位伊朗国王的统治,流亡在外的阿訇赛义德·鲁霍拉·霍梅尼回国主政,接下来的复仇与暗杀让国家一片混乱。美国为仓皇出逃的巴拉维提供了政治避难,于是伊朗民众包围了美国使馆,要求遣送巴拉维回国接受审判、接受绞刑。
    对于巴列维曾经推行的一系列社会改革措施,霍梅尼十分的深恶痛绝。霍梅尼执政后下令禁止男女混班上学,不允许在体育比赛中出现男女混合项目,女子在游泳池中游泳也必须穿上衬衫,甚至不允许男女在街上拉手走路,音乐也被霍梅尼视作西方的毒物,并于1979年7月下令全面禁止播放爵士乐、摇滚乐等流行音乐,并禁止女子唱歌,唯一允许播放的音乐是军乐。
    伊斯兰革命成功后,霍梅尼推行“不要东方,不要西方,只要伊斯兰”的基本国策。这一国策,既指导了霍梅尼在国内建立起政教合一的神权政治,也指导了他的对外政策,虽然霍梅尼在社会生活中推行苛严的宗教法规,但他同时也将国家的天平移向穷人。他宣称伊斯兰革命是穷人反对富人,弱者反对强者的革命。掌握政权后他就采取措施提高工人的工资,改善人民生活,并降低官员工资和待遇。成为最高领袖后的霍梅尼极为清廉,从不住豪华宫殿,而是返回圣城库姆,住在自己破旧的房子里。1989年6月霍梅尼去世,临终时他曾留下遗言,要求政府尊重人民,要为劳苦民众服务。
    但原教旨主义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干涉,会引起普通伊朗人的反感,就像《我在伊朗长大》中所描述的一般,这个也是事实。

【霍梅尼陵墓】  

      自1989年6月伊朗最高领袖霍梅尼去世后,这座陵墓便开始动工,到目前仍未全部完工。

   陵墓从外观看更像是一座清真寺,寺顶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有四座尖塔,塔高91米,表示霍梅尼91岁去世。72个寺门象征伊朗历1360年4月7日(1981年6月28日)伊斯兰共和党总部爆炸事件中遇难的72名烈士。寺内共有124个石柱,柱间距22 米,意指伊朗伊斯兰革命胜利日(伊朗历11月22日)。柱高12 米,表示什叶派有12个伊玛姆。

   寺内正中央的绿色小房子内葬有霍梅尼本人和他1995年去世的二儿子艾哈迈德?霍梅尼现在这儿已经成为伊朗什叶派的一大宗教圣地每年都有数百万霍梅尼的信徒从全国各地来到这里,向他表示敬意。

  男女要从不同入口进入陵墓,入内必须脱鞋寄存,并经过严格的安检在内切记不可大声喧哗,否则被看做亵渎宗教领袖。


霍梅尼陵墓前的广场及喷水池
如今这儿成了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中:已故最高领袖赛义德·鲁霍拉·霍梅尼
左:霍梅尼已故的二儿子艾哈迈德?霍梅尼
右:现任最高领袖阿里·哈梅内伊


进入陵墓必须脱鞋,男左女右分开通过严格的安检
单反相机不允许带入内,但可以使用手机拍照


      女士进入陵墓,必须穿上这种Chador长袍,其实就是好大的一块布,以遮盖住除脸蛋之外所有的部位。穿这东西真是太不方便了,得用一只手抵着下巴抓住布料,如果随着带上一把夹子,那样两只手就可以自由了。


进入女士安检的小屋子,被安检妇女摸索一番后,就可以进入陵寝区啦




内部那个BLINGBLING啊!叹为观止!叹为观止!


陵寝大厅里铺满了美丽的波斯地毯














中央的绿屋子就是安葬霍梅尼及其儿子的地方
眼见一位女士沿着这外墙亲吻了一圈过去,相当的虔诚










      从德黑兰(Tehran)前往卡尚(Kashan),自驾约3小时车程。
      若没有当地人带路或是没有一个能看懂阿拉伯文字的人,建议还是不要自驾,因为路牌全是阿拉伯文,且NO网络、NO WIFI、NO GPS。
      傍晚时分,抵达沙漠中的绿洲 ---- 卡尚,这是我们在卡尚古城内入住的酒店Manouchehri House。所以啊,不要以为伊朗是个封闭落后的地方,瞧瞧这个由百年老宅改造的酒店,其装修和服务水平都是一流的。


     

 

我的相关日志:






  最后修改于 2016-04-01 11:01    阅读(?)评论(0)
该日志已被搜狐亲子博客群录用:http://blog.sohu.com/baby/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